|
幾則看似無關的內容產業新聞,不約而同在我腦海匯流。
起首,有人評論香港娛樂界「遇中年危機 朽迈又過時」,作者「指間沙」舉鄧紫棋爆紅、陳偉霆翻ONAKA膳食纖,紅為例,指香港沒新人,或,新人得靠大陸節目和戲劇出頭。
乃至以王菲、謝霆鋒復合新聞鬧得滿城風雨,但卻都是老牌緋聞主角了,無情預言:「這多是香港娛樂圈最後一次轟動的大八卦了,滿城風雨的基礎是夠紅,現在新人不夠紅。」
王謝牙周炎牙粉,戀是不是會是香港娛樂圈「最後大暴牙,八卦」,我不晓得。但香港复活代藝人得靠大陸市場才能站穩天王天后职位地方,已經是不爭事實。但這跟中年危機真的有關?還是「地緣娛樂政治學」?
當香港是國際都會,香港娛樂界也水漲船高,不斷以領先的技術和實力攻陸;當香港越來越特區,成為大师庭一分子,香港娛樂界的資源北上大挪移、人材北上大進擊(有人視為「大流亡」),渐渐成為「大中華娛樂帝國準二級都會」,或人材的「預備地」而非「收穫地」,那麼也是自但是然之勢。
只是當大陸評論圈從熱烈檢視香港電影導演北上成敗,批評到藝人的斷層,對港人在感情上可能更為不胜,畢竟談工業,大师還可以說北上是「大勢所趨板橋汽車借款, 」,但談到藝人、明星的残落,那但是「大勢已去」。
香港如斯,台灣呢?台灣娛樂圈該不該「物傷其類」?對於人材,台灣的影視及風行音樂,是不是也走到(還是早置身於)所謂的「中年危機」?
單就大陸市場,檯面上能賺人民幣的台灣一線二線影視明星,無论你喜不喜歡或覺得他們有沒有「資深演員」的實力,全都出道十幾二十年了。能開大型售票演唱會、上電視節目當導師、有大品牌代言好賺的歌星,也幾乎都出道最少十幾二十(乃至如羅大佑、李宗盛已逾三十年)了。
大陸朋侪告訴我,十年資歷如下在大陸夠「火」的台灣歌手,不過蕭敬騰、楊宗緯、林宥嘉等戔戔之數,而他們都還出自2007年第一屆「超級星光大道」節目,复活代勉強再算一個盧廣仲,但比起前三甲,盧的吸金力瞠乎其後。 |
|